&esp;&esp;如今竟敢这么对夫人!
&esp;&esp;小院中,周笙坐在软软的床铺上回不过神来,江芸芸几句话就给她们换了这么大的屋子,她从来没摸过这么软的被子。
&esp;&esp;“好大的院子啊。”屋外是江渝奔跑的尖叫声,“这个花花好好看,还有小池子。”
&esp;&esp;“不可以去水边!”江芸芸见她要往池子跑,一把抓着她的胳膊,把人带回来,严厉说道,“掉水里会淹死的。”
&esp;&esp;“哦。”江渝被她吓了一跳,可怜兮兮点了点头。
&esp;&esp;江芸芸摸了摸她脑袋,牵着她的手入内。
&esp;&esp;周笙抬眸去看江芸芸。
&esp;&esp;江芸芸笑眯眯坐在她前面:“看我做什么?”
&esp;&esp;“芸儿真的长大了。”好一会儿,周笙低声说着。
&esp;&esp;—— ——
&esp;&esp;黎家的授课正式开始。
&esp;&esp;她早早就听黎循传说过,黎淳是个严厉的人,但百闻不如一见,今日他穿着深灰色交领直领,黑色皂鞋,整个人显得越发严肃。
&esp;&esp;“太祖特设科举,取经明行修、博通古今、名实相称者。亲策于廷,第其高下而任之以官,中外文臣皆由科举而进,非科举者,毋得与官。”黎淳开学第一课并没有直接为她授课,反而科普明朝科举的重要性。
&esp;&esp;江芸芸点头,读书的时候历史书上有写过,科举制度起源于隋唐,却在明朝达到巅峰,就是因为非科举,不做官的理由。
&esp;&esp;“治国以教化为先,教化以学校为本,太祖还是吴王时在应天鸡鸣山下建立国子学,后又令各府、州、县设立学校,太宗迁都北京后也在北京设立国子监,这就是现在的南监和北监。”
&esp;&esp;江芸芸听得津津有味。
&esp;&esp;黎淳看了她宛若听故事的神色,冷笑一声。
&esp;&esp;江芸芸立马正襟危坐,大眼珠子提溜转了转,没想明白刚才自己一句话也没说,老师怎么突然不高兴了。
&esp;&esp;“你既然一心要科举,自然不能落人太后。”黎淳淡淡说道,“今后我们的一应课程都跟国子监并无区别。”
&esp;&esp;江芸芸迷茫地看着他,不懂这句话到底有多恐怖。
&esp;&esp;他对面的黎循传对着她做了一个闭眼歪头的鬼脸,她不明所以,但还是小心翼翼回答:“我一定好好学。”
&esp;&esp;“学习内容除了四书、五经之外,还有刘向的说苑、律令、书法、数学、御制大诰等。每月试经、书义各一道,诏、诰、表、策、论、判中选二道,三个月小考一次,半年大考一次,每天习二百字,大字帖我已经给你备好了,课后去问黎风要。”
&esp;&esp;江芸芸心想这不就是高中的月考,小考,期中考,期末考嘛。
&esp;&esp;她露出一个灿烂的笑来,天真无邪应下:“一定好好学习。”
&esp;&esp;“既然比照国子监,那一应规矩也要如此来,国子监学规严格。监生违反了监规,第一次,记在集愆簿上;第二次,决竹篾五下;第三次,决竹篾十下,第四次,发遣安置,最简单的是开除,严重的要充军、罚充吏役,更严重的要戴枷、监禁、杀头。”黎淳慢条斯理吓唬着。
&esp;&esp;江芸芸听得咋舌:“读个书还能被杀头?”
&esp;&esp;黎淳和气笑了笑:“国子监门口有一长竿,你知道是做什么用的嘛?”
&esp;&esp;江芸芸迷茫摇头。
&esp;&esp;“洪武二十七年,监生赵麟写了批评学校的文章,被认为“诽傍师长”,太祖就把他杀了,枭首示众,那长杆就是用来警戒的。”
&esp;&esp;江芸芸听得头皮发麻。
BL耽美