日宿阳就会传来撤军的军令!谭国是大燕的谭国,谭公忠于燕皇陛下,你我皆为大燕人,此时该齐心协力诛妖除魔,若死于内部攻伐,才是中了妖魔奸计!”
&esp;&esp;“此战不义,何必再战?!”
&esp;&esp;城墙上所有燕军将士的目光都投向了袁遥,袁遥抬起头,在自己身边亲卫的脸上看到了恐惧和茫然。
&esp;&esp;他又去看四周,城墙上的弓箭手执弓的手臂竟然不再紧绷,视线也不再注视着城楼下敌人,而是时不时看向他的方向。
&esp;&esp;他是驻守此城的最高将领,所有人都听他调遣,所有人都在等待袁遥的决断。
&esp;&esp;袁遥额头上有冷汗滑落。
&esp;&esp;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老将,他知道他此刻该做的并不是去相信谭使的话,也不是去否定谭使的话,因为过往的所有经历都告诉他,搞政治和打仗是不一样的。
&esp;&esp;打仗讲究将敌人尽数歼灭。如果城楼下的人不是来和谈的,而是来打陇坪的,袁遥就可以毫无顾忌地下令杀了对方。
&esp;&esp;可政治不同,身处政局,要懂得始终给自己留有余地。袁遥一下子就意识到楼下庞峻所说之语不能全然用“这是谭军的奸计”来解释,其中涉及的,乃是宿阳的大人物的生死与整个王朝的存续。
&esp;&esp;他露怯了,不敢去否认了。
&esp;&esp;于是他做了他这个身份最该做的应对,也是最中庸的应对——拖。
&esp;&esp;“我愿相信一国之信义,但不敢信敌军之信义。”袁遥的回答也相当中庸,“此等大事,非我一人能决定,也非我一人能判断,我会即刻去信,将庞大人所说之语一字不落地转述给苏大将军。请庞大人多些耐心,一切等苏将军回来之后再做决断。”
&esp;&esp;庞峻一听,心中便浮现出果然如此的念头。
&esp;&esp;倒不是商悯料事如神,而是事情到了这种地步,根本没有人可以应对这种突发情况,既没有办法验证真伪,也没有魄力直接否认。任何人在这时候能想出的最好最灵活的办法,就是拖。
&esp;&esp;除此之外,别无他法。
&esp;&esp;袁遥心念电转,朝下方使团道:“庞大人何不入城静等?”
&esp;&esp;将人给请到城内,事情会好办许多。不管是旁敲侧击,还是用一些手段,袁遥都可以从庞峻口中敲出更多的情报。直接将人扣下不放走,等苏归带兵归来袁遥也好向他交代。
&esp;&esp;“我还是不入城中了。”庞峻对袁遥拱手,“将军,我为救谭国而来,也为说出真相而来,更为止战而来。除了刚刚陛下驾崩的真相,我谭国还带来了一人,希望能借此向大燕表示忠心,以示诚意。”
&esp;&esp;袁遥心中忽然升起不妙的预感。
&esp;&esp;只听庞峻大声道:“我谭军在运河边缘找到了一个年纪尚轻的女孩,此女自称武国大公主商悯,我谭国多方查证,确定其身份为真。武国公主不该身处燕军之中吗?不知是何缘故,竟让公主流亡在外?”
&esp;&esp;商悯失踪,知情人很少,但是非常不巧,袁遥袁将军就是知情人之一,他甚至见过好几次商悯,在议事时还跟对方说过两句话。
&esp;&esp;此时摆在袁遥面前的选择有两个。
&esp;&esp;第一是咬死不承认公主失踪。
&esp;&esp;另一个是承认公主失踪,并且下去确认那是不是真公主。
&esp;&esp;袁遥心都凉了,因为燕军内消息封锁得很好,谭军没有渠道知晓公主失踪的事情,也不会拿莫须有的事情来当谈判条件。既然底下的那个公主被拿到明面上说了,那就说明,那极有可能就是真的公主,武国大公主商悯!
&esp;&esp;只是一瞬,袁遥就做好了决断,死不承认那是公主,也绝不承认公主已经失踪了。
&esp;&esp;他知道苏归看顾商悯,也知道这孩子颇得大将军眼缘。可是他袁遥也是大燕的将军,他敬仰苏归,但不会因为苏归的个人感情倾向对武国公主生出仁慈之心。
&esp;&esp;哪怕苏归事后怪他,袁遥也不会后悔这么做。
&esp;&esp;经今日这么一闹,公主失踪的事情或许就藏不住了,但是没关系,山高路远,燕军还可以做出公主不慎死在谭军进攻下的假象,没必要让大燕自己来背这个黑锅。
&esp;&esp;“公子止步!”
&esp;&esp;“不可擅闯——”
&esp;&esp;袁遥侧身一瞧,竟看见是郑国公子郑留不顾阻拦登上了城墙。
&esp;&esp;
BL耽美