&esp;&esp;他率领中军沿着青海和青海南山之间的古道,向大非岭行进。
&esp;&esp;上万匹备用马上,携带军中二十天的粮食。
&esp;&esp;李瑄让高适在后面赶着伏俟城的上万头牛羊,其中牦牛身上也背着一些粮食。
&esp;&esp;也省得唐军后勤给他们这支骑兵补给,节省许多力气。
&esp;&esp;……
&esp;&esp;大非川。
&esp;&esp;尺带珠丹、没庐·穷桑倭儿芒、末·结桑东则布、那囊·尚杰斯秀亭等全部汇集在一起。
&esp;&esp;他们分两部分驻扎。
&esp;&esp;一是数十里处的大非岭险要之地,立栅栏防守,这一部分都是步兵和奴仆、附属,约八万人。
&esp;&esp;另外就是十二万步兵列阵大非川。
&esp;&esp;十万骑兵分为六个大阵。
&esp;&esp;其中虎狮禁军和羽林禁军各一个方阵。
&esp;&esp;剩下四个方阵每个方阵两万骑。
&esp;&esp;赞普与大相汇聚在一起后,立刻商议对策。
&esp;&esp;除了他们这些核心外,还有一些政务大臣,叶如的如本,吐谷浑小王,通颊王,党项王,苏毗王等一些附属族部。
&esp;&esp;另外,地位极高的猛将尚多热尔、琛·巴勒,也参加旁听。
&esp;&esp;“我们放弃了铁刃城,放弃了伏俟城,把兵马全部汇聚在大非岭和大非川。几个月了,我未想到战况会如此糟糕,我们的损失明明不是很大,现在却要在大非川固守……”
&esp;&esp;尺带珠丹在大帐中痛心疾首地说道。
&esp;&esp;他亲手放弃一向让他得意铁刃城,放弃古丝绸之路的重镇伏俟城。
&esp;&esp;现在却让三十万大军驻于大非川中、大非岭上。
&esp;&esp;虽然大非川中有许多草场没有被烧毁,但全军的士气低至极点。
&esp;&esp;唐军已经向他们围拢上来,最近的骑兵只有二十里路程,马鞭一扬,就能冲进大非川……
&esp;&esp;第229章 赞普的决定,将军难免阵前亡
&esp;&esp;“一切之失皆在于臣,请赞普责罚。”
&esp;&esp;末·结桑东则布当众向尺带珠丹请罪。
&esp;&esp;他表情诚惶诚恐,认为是自己的战略使己方锐气消磨殆尽。
&esp;&esp;“请赞普连臣一起责罚,是臣全力支持大论东则布……”
&esp;&esp;见尺带珠丹脸色阴晴不定,没庐·穷桑倭儿芒也起身向尺带珠丹一拜。
&esp;&esp;“两位大论回坐位上吧!臣子献策,君主采纳。谋事在人,成事在天,这种事情我不会追究。”
&esp;&esp;尺带珠丹能当赞普四十多年,情商还是有的。
&esp;&esp;他如果因为这种事情怪罪大论,军心必会动摇。
&esp;&esp;更何况,起初尺带珠丹也认为末·结桑东则布的计策十分完美。
&esp;&esp;“谢赞普!”
&esp;&esp;末·结桑东则布和没庐·穷桑倭儿芒向尺带珠丹一拜后,回到座位。
&esp;&esp;“唉!我现在考虑,到底是与唐军在大非川决一死战,还是退回雪域高原。”
&esp;&esp;“刚得到情报,李瑄现在不仅仅是河西、陇右节度使,还兼任朔方、河东节度使,他能调遣朔方、河东的兵马来支援。回纥人已经变成软骨头,不敢再威胁李瑄。”
&esp;&esp;尺带珠丹心中摇摆不定。
&esp;&esp;他在吐蕃内部不稳的时候,御驾亲征,试图扳回一局,证明吐蕃有与大唐叫板的实力,证明他的雄才伟略。
&esp;&esp;而胜利的光辉没有落下,大非川外似乎被雾气笼罩,不知前途。
&esp;&esp;“赞普,当年大非川之战,薛仁贵出大非川深入,先在多玛击我军猝不及防,又趁机占领乌海城(今豆错湖),大有直进逻些之势。可最终依然被我们反败为胜。今天的小挫,与数十年前的大挫相比,微不足道。同样还是大非川,这是我吐蕃的福地,我们必将此战胜唐军,夺回九曲。哪怕唐军有河朔兵马加入,也未有我军兵强马壮。”
&esp;&esp;没庐·穷桑倭儿芒见尺带珠丹对大战失去信心,立刻出来向他加油打气。
&esp;&esp;末了,他还向尺带珠丹提示一句
BL耽美