是每天五分银,但咱们给织工提供免费住处或者租房补助,工业园区还有平价饭食,另外织工还享受济农仓救济的优先权,所以让织业公所不满了。”
林大官人奇道:“他们不满意,跟我们有什么关系?我们做我们的事业,还管他们满意不满意?”
林三哥解释说:“咱们开园一百张织机,招工的时候,从城里挖过来的都是熟练老工!
最近又准备再上一百张织机,还要继续招工,扩张势头凶猛,所以他们就有点慌了。”
林大官人摩挲着下巴,自言自语道:“织业势力都在东城,我过去涉及东城不多啊。”
苏州城做为大明很少有的五边形城市,除了农业、商业、文化很发达之外,工业也非常发达。
苏州城号称拥有织机万张,织工数万,基本上都聚集在东城。
这是一股不可小看的力量,连织工带家属人数都能占到苏州城人口的十分之一了,在后世中学历史课本上也出现过。
但凡提到什么资本主义萌芽啊、最早出现的产业工人啊之类的课题,都会拿东城这些几万织工来举例子。
而林大官人过去的主要足迹都在苏州城西边的胥江太湖一带数十里,以及西城的各大商业区。
对于东城的工业区,林大官人插手就比较少,主要是没有什么利益纠葛,而且东城也不在根据地辐射范围内。
没想到在大办工业园区、快速增加织机数目时,居然引起了课本上提到过的“资本主义萌芽”的不满。
这帮人最猛的不是别的,正是“齐行叫歇”,或者叫罢工闹事,也可以理解为民变。
想到这里,林大官人陡然心惊,老子不会被民变所威胁吧?
正常情况下,林大官人这种反动派才不会害怕民变,以暴易暴怕过谁来!
可他现在是苏州守备啊,朝廷如此任命,就是为了让他负责防范民变的!
才升官半天的林大官人忽然觉得,升官一点都不香了。
节假于我何加焉……继续求月票啊!!!
(本章完)
------------
不好惹的织业(上)
听了林三哥的情况报告,林大官人三思之后,便派人去传话,让织业公所明日到更新书院谈判。
被行业公所要求降低己方织工待遇这种事情,后世人听起来似乎很可笑。
但在这个时代,却是很常见的事情,甚至被认为是理所当然的。
行业公所其实就是后世课本上所说的封建社会行会,由于官府控制力量不足,在行业内部形成的自治组织,主要在大城市和手工业出现。
行会不等同于后世的协会,它权力比后世协会大多了。可以直接制定价格、划分市场,在讲究师徒传承的行业,连收徒弟的事情都要管。
违反行会规定的从业人员将会遭到全行业的惩罚,这可不是说笑的,甚至还会上私刑,官府也不会管。
举个简单的例子,某个铁匠擅自多收了几个徒弟,擅自大肆增加产量、降低产品价格,这就会坏了本地的业规矩。
行会就能砸了这家铁匠铺,把犯规的铁匠押到行业公所鞭打示众,而官府对此也是认可的。
这就是为什么后世课本上会说,封建社会的行会制度阻碍了资本主义发展。
或许还有人想问,扬州盐业怎么没见有行会公所?那是因为官府对盐业控制严密,盐运司其实就起着行会的作用,自然不需要另外再有行业公所。
林大官人本来估摸着,扬州那位蔡御史要垮台了,准备再次前往扬州进行大劫收,啊不,是接收。
但却没想到,苏州城这边又和织业公所产生了矛盾,让林大官人再次感到分身乏术。
对此林大官人只能对身边左右护法感慨道:“人才还是不够用,你们什么时候能成长起来?
如果你们有足够能力,就能代替我去扬州进行善后大接收了!”
右护法张武嘀咕说:“去扬州接收这种事,只能你坐馆亲自去,我们能力再大也不行。
毕竟扬州还有吴田氏、汪家小姐等人,别人怎么接收?”
林坐馆:“……”
左护法张文开口说:“坐馆为何如此在意织业公所?
如今坐馆控胥江而带诸市,手下好汉上千,怎么看也是优势在我啊。”
林大官人拍了张文一巴掌,斥责说:“以后不许说优势在我这个短语!”
张武也插话说:“我确实不明白,如今坐馆威震苏州城,织业公所哪来的勇气和坐馆讲数?”
林泰来却说:“不能小看他们啊,织业公所和我们过去遇到的对家都不一样。”
他林大官人搞出来的民变,目前也就是控制在千人级别的规模;而织业搞民变,是有能力搞出万人规模的。
比如原本历史上万历年间著名的苏州民变首领、跟后世课本上五义士齐名的葛成,就是一个织工。
BL耽美